前言
在考虑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时,联想到碎片化学习有没有窍门和别人对这种方式的看法
一:分析碎片化学习
1:信息时代背景
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爆炸背景中,碎片化知识充斥在人们生活信息汲取的各个终端。
各种类别、深浅不一的碎片化信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被动式接触的,短时间内能够引起一些些内心波澜和共鸣。
一定程度上也开拓了大家的思维,毕竟是被动式且种类繁多,总比主题式阅读具备更多的惊喜和意外。
2:无需太多精力
基本上信息都是通过终端推送到人面前,也许随机,也许是大数据分析兴趣导向。绝大多数也算是浓缩了一定程度的精华在短短的一篇文章中。
所以在阅读时会更加轻松的领会要义(当然,阅读时的状态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人在总结和整理信息时总比主题式学习那样费尽脑里的去思考和分析得出结论来的省力又省心。
3:收藏多
碎片化信息很大的好处就是大多数都是些精华凝练而出,会遇到很多的精华帖。看到时基本上都会激动感慨:“好东西啊”。 一般这种情况都会选择收藏,以后整理好了一起看。 大家都是过来人,基本都经历过:后面都忘了有这回事,就算想起来了,有可能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收藏和收藏到哪里去了。
4:记不住
也会有时候知道自己以后也不怎么会再看,就想着这次好好看,吸收进去。基本都能吸收好,但理论脱于实践,或者知识无处安放等终将会败给时间的遗忘。 说白了就是难得会有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去积累和取出。这就很悲催了,也挺无奈的。
二:核心思想
要处理两件事:
- 1:怎么去吸收碎片化知识
- 2:如何记得住且以后能拿的出来
下面有个链接,给我很多想法: 复制了里面整理出来的步骤,详细情况点进去看看吧。
- 第一步:定一个应用目标;
- 第二步:建立知识体系框架;
- 第三步:碎片化输入、体系化积累
三:我怎么做
我喜欢用思维导图。(这是背景)
我给自己画了个最简单的知识体系结构图。
每天坚持复习遍整个导图里是什么内容(我相信,看的次数多了,知识结构在脑子里就记的更加形象深刻)。 而且每次看都会想着哪些地方可以优化结构,可以更好地表达。
上面的步骤很重要,尤其是将碎片化知识打散并填充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正因为熟悉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够找的到对应的位置积累和补充完善结构。
最重要的一点是:坚持!!!
四:总结
下面的参考里有句话我觉得挺好,能够体现核心思想:
更有效的做法应该是在碎片化的5~10分钟时间里,理解文章的内容并将它打散,重新填充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参考网址: